
教育的根本是德育,它通过学习,训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各种情绪,明辨是非,做一个真正有道德有智慧的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就认为德育是个人的社会化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化属性。
德育作为教育之首,如今越来越被重视。它关注人格教育和社会规范教育,在加强自我认知的同时,让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从而共同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德育是教育之本

为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创新思路,服务学生成才成长,近日,深圳(南山)中加学校举行了主题为“规则引领 正面教育”的德育研讨会。执行校长张金仲先生在会上指出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本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什么样的关系存在,以及教师对教育、管理、学生的责任态度与看法。接纳一个人,才可能转变一个人,指导程序比强化纪律更有效。

执行校长张金仲
道德是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明灯,它是做人做事的底线,对于个人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这种无形的自我约束,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社会规范,也更容易拥有精神的满足感。古希腊哲学思想家苏格拉底说“美德即学问”,道德所代表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规范形成和发展,所以青少年的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处主任周东凯
正如学生处周东凯主任所说,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按照学校和社会的要求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的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青少年学生是未来的中流砥柱,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就是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在人格培育中内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周东凯主任指出德育包含了规则教育、认知教育、情感教育、精神教育和灵魂教育五大方面,逐层提升,层层递进。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简单灌输。
德育的正面引领作用

现代教育要面对更为复杂的社会外部环境,多元化的社会构成也影响着价值取向的形成。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教育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教育者如何才能真正地在德育工作中做好引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进行道德认识和实践,才能逐步提高个人修养,形成道德人格。这是知情意行整体和谐发展的过程。高一年级班主任魏巍老师就提出把正面教育与趣味活动结合起来,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激发学生的成长自信。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

高一年级班主任魏巍
学生道德的形成往往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进一步形成善恶是非的观念,周围环境对早期道德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教育就需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如果方式方法得当,可以帮助学生对外部影响进行甄别和选择,通过各种活动来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

高二年级班主任林晓咪
在具体教育过程中,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通过学习讨论和各种社会活动,使学生明辨是非,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人格。社会道德重在行为规范,对规则的认知和内构才是关键。高二年级班主任林晓咪老师认为,让所有学生的基本规则观念一致,才能有正确的舆论导向,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高三年级班主任韩雪妍老师也认为要从确立规则和正面管教两方面入手,正面教育是找到孩子犯错误的真正原因,让学生们专注地解决问题,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建立其自身的自律性。

高三年级班主任韩雪妍
南山中加以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依托,积极构建生态德育体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目标,个人与社会和谐地融为一体,道德人格和社会道德规范平衡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新的切入点。玉汝于成,功不唐捐。德育路上有艰难荆棘,更有芬芳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