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个人认知世界的方式和态度。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疑难中产生的,越想进步疑难就越多,疑难越多进步也就越大。CISB一直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课堂上、作业中、生活里贯穿着这一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技能。
批判性思维强调客观分析,理性思考,这一思考行为是建立在事实依据之上的。在做出判断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理性研究,不能急于对一个观点给出武断的赞成或反对。它是一种思辨能力,帮助学生将事物表象和本质区分开来,最终给出自己的结论和观点。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来影响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批判性思维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具备了批判性思维,学生就拥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往往也更加自信和勇敢。这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敢于坚持自我,不会轻易被挫折打败,不会受外界影响,拥有百折不挠的前进动力。批判性思维赋予了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善于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拥有多元开放的视角,面对问题时不会走极端,这对于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

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最初表现为能够回答问题,能够表达同意或不同意,但说不出充分的理由。接下来能够说出一些理由,也能在口头上和书面上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随着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给出理由,而且能给出具体的例子和证据,问出有意义的问题。最后进而能够在各种场景下进行批判性思维,并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Benjamine Bloom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划分不同层次,最底层的能力是记忆,往上依次为理解、运用、分析、评估和创造。在他看来持续追问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论是自问还是他问,只要持续追问下去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培养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多维度是关键所在,跨学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多维度思考问题,尊重多元观点。

在CISB,老师运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启发学生汲取知识的能量,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深层思考的能力。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多元观点,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并理性判断。

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事实和逻辑去支撑自己的观点,从而锻炼思考能力。学生们还可以通过阅读来锻炼批判性思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无论是读完文章还是小说,或者是科普知识类书籍,学生都会做一些思辨性的读后感。老师会引导他们去持续追问,思考问题,总结观点。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国际性的活动和比赛,大胆尝试。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以致用,实践批判性思维。此外,老师们也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树立批判性思维的范式,成为学生最好的榜样。 

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批判性思维是创新力的源泉,培养批判性思维,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力。正是因为有了它,爱因斯坦才提出了著名的广义相对论,让人类重新认识了宇宙;伽俐略才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揭示了固有理论的矛盾,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所有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