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立至今,王佳梁的公司似乎一直被贴上“不断创新”的标签,“红鲱鱼亚洲创新百强”、“谷歌评定全球顶尖开发者”、“拥有140项国际专利”、“最佳手机输入法”等等头衔使其成为时下创业公司中不容忽视的代表之一。而在王佳梁眼中,不断的创新正是创业公司应循的路径,公司如是,人亦当如此,生长在第一代程序员之家的他,“创新”也是其最醒目的标签。
常看到你感慨自己的功能领先与其他公司,能谈谈你的具体想法吗?
其实我觉得对于一个创业公司而言,如果他没有了创新,那他就丧失了竞争力。这是创业公司的生存之道。从个人的兴趣上讲,建立这家公司的目的也是为了创造出不同的东西来,所以这种创新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我会非常享受创新的过程,会有特别强的成就感,尤其是你解决了这个问题,最后吸引了很多用户,我们现在用户量已经到了7亿。到底用怎样方法?首先还是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产品提升的可能性,另外也可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原因。对很多别人习以为常的问题我能够问为什么。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往往是创新和灵感之源。
是什么触发你创业的梦想?
创业在我来看是实现自己梦想的方式。我最大的梦想是改变这个世界,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技术创新。小学的时候开始编写简单游戏,高中时候发明硬件,在大学时候做网站,这些过程中都会感受到创造乐趣,有很大成就感。由来已久的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是决定我创业方向的因素。
决定我创业想法的其实是2012年大四保研后,参加的一次学生活动,是一个叫“斯坦福亚洲科技创业”的活动,在那里面我认识了很多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一起做创业项目,当时马云是那次大赛的指导老师,这个活动给我埋下了创业的种子和想法。
在技术上,触宝输入法相对国内用户量占绝对优势的搜狗输入法有何领先之处?
搜狗输入法从一开始就是在PC端的,现在搜狗想的可能是怎样将PC时代的词库搬到手机上来并解决相应问题,而我们是为触屏而生的,我们想的是怎样发挥触屏的优势,滑行输入就是一个例子,在键盘上面直接划过字的笔画而很快地进行输入,这在海外很受用户喜爱,因为它输入很快。
为什么选择回到国内发展?
国内和海外并不是相对立的两个方向,一直觉得触宝应该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从创业者来说,创新应该是没有国界之分的。我们不想做Copy to China的公司,不会把国外的东西而复制到中国来,但也不会做一个纯粹的海外企业。我们的愿景是能够把公司做成全球领先的,希望我们的很多产品和功能就世界范围内来讲都是有前瞻性的。如果有人问国际上有哪些公司跟触宝做一样的东西,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都比我们规模小或做得晚,这其实也就是一种创新。
当下国内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开放,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以前谷歌、Facebook、或E-bay进入中国都出现了问题,但现在不一样,Uber、Air-bnb等进入中国照样发展得很好,说明现在中国市场文化也变得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能接受国际上创新的想法,这对于我们而言其实是一个最好的机会。所以我们现在的选择并不是说放弃海外的发展回到国内,而是原先在国内的创新不是很受认可,所以我们选择了海外,而现在发现这个机会也越来越大。
你感觉公司在国内和国外环境运作有什么差别?
国内整体的环境,相对来说,大家的视野还比较狭窄,在看问题的时候也相对比较短视。有一样东西大家觉得比较好,在中国的话,很多人都会一窝蜂地去做,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的眼界不够开阔以及短期利益的驱使。比方说中国的不同景点卖的纪念品都一模一样,因为所有人都是短期逐利的,但在国外就是不一样的景观,有很多差异化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这是中国的创业市场也存在的问题。
其实很多创业的人都缺少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布局,而能够做到长远的人往往也就能够成功,阿里巴巴就是一个很好的成功例子。
你希望公司的风格活泼、平等,国际范,这也是你自己个人的性格吗?
确实是跟我自己的性格也比较接近,因为我不是一个很注重形式的人,在公司,所有同事都叫我英文名Micheal,个人性格说得好听一点就是不拘一格,说得不好听,就是不修边幅、粗线条和马大哈。
对于公司的氛围,相对来说我也比较看重随意一些的氛围,这其实是一种个人风格,看重一个人或一件事本身的价值多过于其形式。每个人有自己的风格,比如我一直以来的偶像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马克·扎克伯格等人,他们在国际上都非常有成就,但在穿着上非常普通,扎克伯格一天到晚都是那一件T恤。
你为何这么关注技术?
我觉得真正能够成为全球意义上的领袖、时代引领者的人都会意识到技术是推动时代真正向前的动力。前段时间我们在以色列参加活动,以色列前总理西蒙·佩雷斯接见我们,他是位九十几岁的老人,跟我们聊了很久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话题。其实很难想象一位在世界上有相当影响的耄耋老人、前政客能对技术这么感兴趣。再例如特斯拉的创始人伊隆·马斯克(Elon Musk)、俄罗斯一位大鳄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等等这些称得上伟大的人会非常关注科技创新给人们带来的改变。所以跳出商业本身的价值来看,技术将会是人类历史前进的最核心推动力,而我本身从小到大也对这个非常感兴趣。
父亲作为中国第一代程序员,对你有什么影响?
从小很多的兴趣爱好就是他培养起来的,他年轻时候自学小提琴,之后就教我,尽管最后我的小提琴拉得不怎么样,但在音乐上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计算机方面的兴趣也是他培养起来的,因为他工作原因,我比较早接触计算机。小学二三年级时候的暑期,别的小孩子都出去玩,而我就在家里写程序,我印象深刻的是用basic编一些文字类的游戏,我拿着自己写的游戏对弈,发现我赢不了我编出来的程序,非常高兴。
你的专业是电子工程,为什么能够在毕业时候拿到投行的offer?
我的性格一直是比较不安分,在研究生阶段除了工科,还自学了很多商科知识,同时也到BCG等咨询公司做过实习,也拿到过一些全球商业比赛的奖项,比如欧莱雅战略模拟竞赛上全球第二,以及全国大学生商业计划大赛的银奖。当时高盛银行在招聘的时候看中我的背景和经历,因此他们在中国发了两个offer,我是其中之一。但最后还是放弃这个offer进入微软。
微软三年的工作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
在微软工作过程中,我觉得对我最大的帮助是学到了很多管理团队和产品的经验。微软是一家在管理上很有心得的公司,Facebook和Google的中高层有很多都有微软的工作经验。
在微软的管理经验是怎样运用到现在的公司管理上的?
很多人都说我们公司有微软的管理风格,比如我们的产品经理不仅要写产品规范,也要负责流程的跟进,这个构架其实跟当年的微软很相近。沟通风格上也是,现在公司里常用一个词“ETA”(预计完成时间),就是从微软沿袭下来,注重行动,明确了工作的同时也明确了每个人有怎样的任务,这时候我也会问每个人这样的问题:“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另外,我们比较开放、注重员工实际的工作体验和对员工的尊重,也是微软非常重视的部分。从触宝的办公环境等等就可以看出,例如公司的设施:三楼有休闲的球场、专门的运动健身房、可以在办公室养宠物等。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理念还是对个人的尊重,老板也没有什么特权。
创业是你一直以来的梦想,做到怎样才算是成功?
我觉得创业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那些为了赚到更多的钱之类的去创业都是错误的观点。最重要的成功的就是你能够抓住某个机会或者某一点需求,为社会创造出更多便利。商业上的成功是第一个维度,更高维度上来说是要看你的公司对社会是否产生推动。谷歌能让整个地球的信息无所不达;Facebook能够把人和人联系起来,苹果公司能够让移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整个世界都发生变化,这样的公司才算真正对世界产生推动,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对我来讲,首先我希望世界上每个人每一天都能用我们的产品,这是非常大的满足感。其次是我希望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是现有的手机打字或语音之外的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可能有一天,这个彻底的改变真的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