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信息科技走进了教室,打破时空的藩篱,为教学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教育者重新审视课堂,应用科技手段,更好地支持教育教学,全面提升教育品质。

科技驱动教育转型的进程又被称为“EdTech”。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指出要在中小学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手段,培养复合型人才。科技重新定义了课堂功能,新型的教师角色也将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

建设信息化师资队伍

深圳(南山)中加学校面对国际教育的大趋势,一直在课堂转型、创新教育上深耕前行,努力打造新型课堂,提质增效。近日学校组织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学研修。执行校长张金仲在题为《积极推进双线融合的学习型课堂新生态》的报告中特别指出教师要“掌握技术,使用技术,提质增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执行校长:张金仲

在信息科技发展的进程中,教育管理者的视角应该具有前瞻性,注重信息化师资队伍的培养,这也是此次研修活动的重要目的。通过研讨与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把科技和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

教学处副主任:冷晶

信息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科技的应用可以带来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也可以加快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处副主任冷晶提出了在课堂中主要使用CG平台的要求。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科技的使用技巧,才能切身体验到线上教学的快捷与高效,为课堂转型、提质增效迈出重要的一步。

科技一方面影响着课堂的内容,同时也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信息化技术,才能更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成长。在研修中,各教研组分享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具体做法。八仙过海,各有绝招,在分享中互相学习和借鉴。

探究课堂培养自主学习

课堂转型的核心就是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激发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记忆课堂”为“探究课堂”,让学生学会思考,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探究课堂,才是高品质的课堂。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何积极面对并找到解决的办法是一项关键的教育课题。

在建立新型的课程体系时,教师要引导每个学生去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信息技术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使用能力也成为衡量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

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学生平板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学生处周东凯主任制定并宣布了《学生平板电脑使用指引》,既发挥了平板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功能,又最大可能地避免了滥用平板。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学生天性,引导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同时规避影响教育进程的各种障碍。

科技的发展为教育公平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课堂转型让学生可以获得个性化的教育。在互联网、5G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已经成为一个新型的学习社区。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将会迸发出充满创造力的教育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