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4_power101

在左德昌进来之前,我们守在香格里拉酒店的套房中,望着外面白茫茫的天地,对上海深重的雾霾感到极为惆怅。而在这个暗淡的光线里,对接下来的拍摄也失去了信心。但当左德昌出现后,随着采访渐入佳境,我开始对这次的拍摄有了期待,雾霾所带来的灰色心情也一扫而空,因为左德昌确实与阳光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

提起小时候的开心事,左德昌首先想起的居然是帮爸爸妈妈做早餐。当时家里的经济来源就是早餐铺,他兴致勃勃地说起自己如何骑了自行车到铺子里,帮父母生火、照顾生意,接着再吃上一顿美美的早餐,心满意足地去上学。“早上有好吃的,特别开心”,他笑着说。如此简单的快乐,并且值得他特地从无边的童年里拣出来咀嚼,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一个答案,却也让我窥见了左德昌始终未曾脱去的孩子气。而这种简单和容易满足的特质,在后来的采访中也不断地被印证着。关于吃,左德昌与它有着难解的缘分。第一次经商做生意,也是和吃有关系。那是他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放了暑假,大热的天,他坐在粮站的阴凉处,啃着冰棍看粮站里来来往往的人。吃得开心,便想着大家肯定也能吃得开心,那我如果卖冰棍给大家,挣了钱,自己不就又能吃更多的了吗?他于是拍拍脑袋,小小身子拿了妈妈陪嫁的箱子,一路摇着拨浪鼓卖冰棍。第一天就挣了三块钱,“可以吃两顿肉了。”他笑着强调。整个暑假,他挣下了自己的学费和一套衣服。自此,每个假期,他都会去做点小生意。开始是为了吃,后来也是为了吃,但我想,他可能更多的是开始享受着有所劳,便有所得的乐趣。成年后第一次正儿巴经地创业,还是和吃有关。那是他大学刚毕业时,在合肥做了一个小餐馆。但这次创业持续了半年就戛然而止了,个中缘由则是他对食品安全的坚持。“当时我们都是从超市买成桶的油和米,这样下来后我们发现没有挣钱,才知道人家都是用散装的猪油,才挣钱。这也和我们的定位偏差有关,我们选择了一个相对平价的区域,但做的东西却不是这样的价格。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经验吧。”说起这次不算成功的经历,左德昌很平静。但在采访接近尾声时,他突然又开玩笑般提到,“我还是想回合肥做一次餐饮,算是作为一次补偿吧。”

在他的温文外表下,掩盖着一种不折不挠的品质。

左德昌从小是乖宝宝,男孩常见的青春叛逆,在他的经历中几乎遍寻无获。“最大的叛逆,是自己创业吧。”他笑着说。从稳定的工作中逃出,去进行一次前途未卜的创业,左德昌的举动并没有得到父母太多的支持。小时候做生意,从父母那所获得的帮助和理解,这次却并未如期出现,左德昌表示理解,但也没有因此停下脚步。他自认自己是个谨慎而尊重传统和长辈的人,但如果他认定这是一项对的选择,也并不会愚孝地去轻易放弃。左德昌既温和又不失坚韧,这或许便是他能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1604_power103

而在提到如何选择了通信行业创业,左德昌再次展现了他自小便有之的商业嗅觉,“06年的时候,我们看到了通讯这个行业,尤其08年到12年,这个通讯行业的高峰期也被我们抓住了。在接触这个行业时,我们发现,刚刚进入社会工作的人均工资大概是1千5百多,而一个CDMA手机,一转手,大概能挣到3千多。算来算去,发现通讯行业的利差非常大。而我们选择的是一个增值业务,当时的短信一毛钱一条短信,很多人看不起这个短信。但我们想,如果我们一天发一亿条短信,每条短信能挣5分钱,那么是五百万。所以在别人都还未看见的一个细分领域里,我们抓住了。”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他毫不吝啬地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就是“在已有人进入的行业,你可以省去市场调查,直接找到行业的标杆,跟着做,这个肯定没有问题。”这个看似像捷径的方法,我仔细想想,其实并不好操作。这里面需要商业天分,敏锐的触觉,敢于进入的勇气,以及商业操作的能力。就如他自己所言,“这其实就是一种感觉。”这是属于左德昌的方法和自信。

在我们近四个小时的采访中,左德昌两次拭泪,这个高达180的男人,面对我们的镜头也忍不住眼角湿润。而这均是因为同一件事情。那是公司最艰难的时候,项目失败、合伙人离开,他对公司的未来几乎失去信心。在谈到合伙人离开时,他有些动情地形容道:“本来我们对公司啊,未来啊,抱了很大的憧憬,大家都想把它做好,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但走着走着,最后就剩我一个人。就像公交车一样,每一个上来的人,到了他的目的地后,就下车了。最后,就剩我一个司机还在坚持。所以我的合伙人离开时,对我的打击还是挺大的。”然而这并不是让他落泪的原因。这位感性的企业家将他的柔情,给了一直陪伴和追随他的员工。

“2014年的时候,我在安徽做了一个项目。当时做的不是很好,但我团队的骨干对我说,‘左总,没关系,大不了重头来一次’。我当时听了,哎,特别感动。”而他员工所说的这句话,在我们后来的视频采访中,又一次被他提到。这次同样是声音哽咽,情绪难以自抑。他感动于团队对他的信任,尤其是在经历了合伙人的两次离开,这种信任对他而言,极为宝贵,也让他极为珍惜。

1604_power102

这种惜情的品质,让左德昌成为了一个无论如何,也不会抛弃自己员工的老板。他用极为朴素的话表达了这层意思,这次依旧是用吃做比喻,“还是用吃肉理论来说,首先要有肉吃,其次就是带领团队一起吃肉。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这很实在。”左德昌的朴实与真诚,甚至可以用善良来形容的品质,让我对他能在尔虞我诈的商场中生存下来产生了深深地怀疑,于是也不禁问道,“您这样的性格,是如何在商战中存活的?”对于这个疑问,他不以为然地回答道,“我们团队并不是很有攻击性的团队,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抱着一种非常包容和开放的心态,所以即使有比我们好的来和我们交流,我们也会帮助。这个市场很大,只要大家都保持一个友好合作的心态和关系,在不要侵害利益的前提下,我们都可以进行一个合作。”

而这种圆融的心态,并非仅止于表面。在采访过程中,从他与助理、员工的交流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他这种开放与包容的心态。他的员工开玩笑时会直呼其“大左”,打理起他的事务时,也毫无隔阂,处处都能看到团队的融合。这是左德昌的圆,也是带给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并不害怕自己的宽容随和会失去领导者的威信,而是深信,真正的魅力建立在行动上所带来的尊重,这远非表面的勒令与层级关系能够比拟。

年近四十的左德昌曾经有过一次生死体验,当时被医生宣判有15%的死亡率。面对可能的危险,他在医院住了二十二天,想明白了两件事。一个是对公司的管理,“在这个二十二天,我只和财务说,我出差了。而当我回来后,我发现公司的运作一切正常,而且业绩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我是从这个事情上明白,我可以充分信任我的员工。”

但罗马并非一天就能铸就。我想,这次的转变只是他在意识上的一种清醒认识,在此之前,他对于公司的团队建设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正如他所信任的道家思想,无为而治。他一直致力于将公司推向健康运作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在自己的岗位上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我会充分的信任和放权。在我的公司,没有惩罚制度。员工错了,没关系,再来一次,我们是以鼓励为主。我们希望发挥员工的能动性,做到即使我不在,公司也能自如运转。”这种通融的管理,或许又是左德昌圆特质的一种体现。第二件事则是对自己的认知,“心态真的变了,在2011年生病以前,我是全身心地工作。躺在那二十多天后,想明白了,如果我这次能出去的话,我能做点什么?就是不是一味地追求钱,而是想带着大家去真正地做点事情。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为社会,我的团队做点事情。”

1604_power104

在这之后,他开始走资本市场,尽可能地创造就业机会,乃至去山区建设希望小学,做慈善事业。为了一个白血症患者,他在左氏商会发起募捐。也有为了其他的病人,以公司的名义进行帮助。我也相信,在这些慈善事业的背后,是一颗真挚给予帮助的心,只因为左德昌也曾经面临过死亡的威胁,这是唯有病人方能共情的同理心。

这次采访归来,我与朋友提到,左德昌会让人产生一种奇异的错觉,就是无论他年纪多大,外表有多华彩,我依旧还是会把他与那个夏日炎炎坐在粮站门口啃冰棍的男孩联系在一起。我后来明白,这种错觉既源自左德昌质朴与单纯的内在,也来源于他既圆又方的处世方式对这个本质的保护。这是他即使在红尘中经历无数失望、或者成功巅峰后,却始终拥有着小男孩善良朴实气息的根本原因。